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不幸爆發,不僅讓世人再次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也見證了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善變”與“糾結”。就是這位國際知名的政治理論家,在蘇聯解體前后提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他當時斷言說,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及其民主價值已經大獲全勝,以至可以宣告“歷史終結”。然而,隨著近年來西方民主的不斷衰落,福山對他的“歷史終結論”漸感悲觀,開始修正自己的理論。
而隨著俄烏戰事的持續,福山的態度又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重新站上前臺,再次興奮地宣揚“歷史終結論”。福山這次斷言,“俄羅斯在烏克蘭將徹底落敗”。他還預言,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對世界歷史產生長期影響:俄羅斯告負將使“自由獲得新生”成為可能,并讓西方擺脫對“全球民主”走向衰落的恐懼。
一場俄烏沖突,歷史就又終結了?!答案并非如此!
首先,現在就斷言“俄羅斯在烏克蘭將徹底落敗”為時過早。俄烏軍事力量對比懸殊,這一點無需贅言。美國和歐洲站在烏克蘭一邊,但口惠而實不至,不愿直接卷入與俄羅斯的軍事沖突,甚至都不愿意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只是通過制裁來威懾俄羅斯。而在俄羅斯這邊,盡管俄軍的表現低于外界預期,但俄方實現既定戰爭目標的意志似乎堅定不移。加拿大《環球郵報》認為,鑒于目前西方對俄烏沖突作出的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通往“勝利之路”。即便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不小壓力,但就連英國《金融時報》都認為,“只要克里姆林宮在政治上依然愿意削弱制裁措施的影響,俄經濟就能正常運轉”。
其次,俄烏沖突無法挽救西方民主走向衰落的大趨勢。對于以美式民主為代表的西方民主的衰落,不僅是西方學術界的共識,就連福山本人對此也有著深刻體會。他今年1月5日還在美國《紐約時報》撰文承認,“美國模式已經衰落了一段時間。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的政治日益兩極分化,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僵持局面,導致它無法履行基本的政府職能,如通過預算。美國的體制存在明顯的問題:金錢對政治的影響、與民主選擇日益錯位的選舉制度的影響,但美國似乎無法進行自我改革”。他還說,2021年1月6日發生在美國國會山的騷亂表明,“在樹立良好民主實踐模式方面,美國已經信譽掃地”。正如福山所指出的,西方民主衰落的根源在于其內部出了大問題。即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將徹底落敗”,顯然無法醫治西方民主的痼疾。
第三,福山忽視了成功打破“歷史終結論”的中國。福山在最初提出“歷史終結論”時認為,美國贏得了所有意識形態方面的爭端,因此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只能向西方的思維方式過渡,而全球化只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但在隨后的30年里,中國沒有向西方看齊,而是始終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梢哉f,中國用事實宣告了所謂“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即便在美國,認為美國改造中國的計劃徹底失敗,也已成為政界和學界的普遍共識。只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歷史就不可能終結。
事實上,歷史沒有再次終結,反而可能會倒退!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認為,隨著蘇聯解體,大國沖突的時代無疑已經結束。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實施“經濟絞殺”,不僅表明大國沖突在上演,而西方政客也在將此渲染為“民主與專制主義之間的斗爭”。如果說,福山當初提出“歷史終結論”是在為冷戰結束而歡呼;那么,當前俄羅斯與西方的角力表明,一道冷戰的鐵幕再次在歐洲落下。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認為,俄烏沖突爆發后,“通往新冷戰的路已無退路”。日本國際政治學者田中明彥也認為,美國總統拜登的對俄政策依舊是“冷戰式”的,“世界將會重回冷戰”。
我們注意到,福山曾為在冷戰結束前后提出“歷史終結論”而后悔。如今的問題在于,福山何時會對再次宣揚“歷史終結”而感到汗顏?